NEW
最新更新
6/29/2025 5:58:07 PM

Polyhedra (ZKJ) 代币因流动性攻击暴跌超80%,团队宣布重大回购计划

Polyhedra (ZKJ) 代币因流动性攻击暴跌超80%,团队宣布重大回购计划

根据 @KookCapitalLLC 的消息,加密协议 Polyhedra 的原生代币 ZKJ 在经历了一次团队所称的协同流动性攻击后,价格暴跌超过80%。该团队发布的初步事后分析指出了几个因素,包括针对PancakeSwap上ZKJ/KOGE流动性池的重大攻击。据报道,链上数据证实,有几个地址从该池中抽走了数百万美元的流动性,随后抛售了大量ZKJ代币,引发了流动性螺旋式下降。作为回应,Polyhedra团队注入了约3000万美元的USDT、USDC和BNB以增强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动性,并宣布了即将实施的回购计划以恢复市场信心。该团队还申明,在事件中没有出售任何自己持有的ZKJ。

原文链接

详细分析

加密货币市场再次展示了其双重性,尖端的机构发展与原始的、去中心化的漏洞并存。最近的事件给交易者敲响了警钟,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领域固有的风险,从有针对性的流动性攻击到普遍的安全漏洞。上周日,一个知名的加密新闻平台遭到前端漏洞利用的攻击,攻击者注入了恶意代码,向用户弹出钓鱼窗口。这种钱包盗窃骗局伪装成“ICO空投”,模仿了几天前发生在一家主要数据聚合器上的类似攻击,凸显了攻击者利用受信任平台欺骗用户的新趋势。这些事件为交易者提供了一个关键教训:保持警惕至关重要,因为即使是信誉良好的来源也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旨在直接从连接的钱包中吸走资金的复杂骗局的媒介。在这些特定事件中,更广泛的市场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像BTC/USDT和ETH/USDT这样的主要交易对只经历了轻微波动,表明这些攻击具有孤立性。

Polyhedra的ZKJ代币在协同流动性攻击后暴跌

对交易者而言,最具戏剧性的事件是Polyhedra的ZKJ代币突然崩盘,在几分钟内暴跌超过80%。在一份详细的事后分析报告中,Polyhedra团队将这次崩盘归因于一场针对BNB链上主要DEX PancakeSwap上的ZKJ/KOGE流动性池的“协同流动性攻击”。链上数据证实了这一说法,揭示了一系列毁灭性的操作。其中一个地址尤其引人注目,它先是移除了价值约430万美元的流动性提供者(LP)代币,然后向市场抛售了157万个ZKJ。随后,其他几个地址也各自抛售了近100万个ZKJ。这次攻击的设计既聪明又无情;通过首先攻击流动性较浅的KOGE/USDT池,攻击者制造了该池无法吸收的巨大卖压。这引发了连锁反应,蔓延到流动性更深的ZKJ/USDT池,造成了清算的死亡螺旋。这一事件是交易低深度流动性池资产风险的典型案例,单个大户可以极其高效地操纵价格。

ZKJ崩盘后的交易策略:回购、流动性与持续风险

为应对危机,Polyhedra团队迅速采取行动稳定局势,注入了约3000万美元的USDT、USDC和BNB来支持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流动性。至关重要的是,他们还宣布了即将推出的ZKJ代币回购计划,旨在恢复市场信心并弥补持有者受到的影响。对于交易者来说,这创造了一个复杂且高风险的环境。回购计划可能为ZKJ建立一个潜在的价格底部,为那些押注复苏的投机者提供了一个入场点。团队注入的大量流动性也可能降低波动性并防止进一步的操纵。然而,巨大的风险依然存在。回购的成功完全取决于其执行情况以及市场对该项目长期可行性的信心。交易者必须权衡价格大幅反弹的潜力与代币声誉可能受到永久性损害的风险。需要关注的关键指标将是ZKJ交易对(特别是兑BNB和USDT)的稳定性、回购交易量,以及任何可能预示着重新积累或进一步抛售的大额钱包的链上动向。

机构入场与DeFi的狂野西部形成对比

尽管ZKJ的事件揭示了DeFi的危险,但市场的机构方面仍在取得重大进展。银行业巨头摩根大通宣布在以太坊二层网络Base上试点其许可式美元存款代币JPMD,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举措。这代表了对以太坊生态系统和L2扩容方案的重大利好。在公共区块链上引入机构级的许可式存款代币,弥合了传统金融与DeFi之间的鸿沟,可能释放出巨大的新流动性池。对于交易者而言,这是对ETH和整个Base生态系统的长期看涨信号。Base上机构活动的增加可能会为原生DeFi协议及其代币带来巨大价值。这一进展,加上像波场DAO以TRX代币全额支付的1亿美元PIPE交易这样的战略性企业举动,共同描绘了一个日益成熟的行业图景。然而,交易者必须在应对漏洞和攻击等持续危险的同时,平衡这个既在变得更加机构化又依旧狂野的市场中的风险管理。

kook

@KookCapitalLLC

Retired crypto hunter seeking 1000x gems through BullX strategies

Place your ads here email us at info@blockchai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