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最新更新
7/1/2025 2:30:46 PM

比特币(BTC)低波动性为“廉价”期权交易创造机会,量子计算(Q日)威胁加密货币迫在眉睫

比特币(BTC)低波动性为“廉价”期权交易创造机会,量子计算(Q日)威胁加密货币迫在眉睫

根据@KookCapitalLLC的分析,尽管比特币(BTC)交易价格接近历史新高,但其当前的低波动性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交易场景。NYDIG Research的分析指出,这种平静是由机构需求增加和复杂的交易策略驱动的,这使得看涨和看跌期权合约都变得“相对便宜”。这为交易者提供了一个成本效益高的机会,可以根据即将到来的催化剂进行定向布局。与此同时,一个被称为“Q日”的严重长期风险正威胁着整个加密生态系统。IBM Quantum的Jay Gambetta等专家警告说,量子计算可能会破解当前的加密技术,贝莱德(BlackRock)已在其比特币ETF文件中将其列为关键风险。研究人员估计,所有可用BTC中高达25%可能变得脆弱,而以太坊(ETH)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也提出了紧急硬分叉解决方案,强调了为防止数字资产变得一文不值而迁移到后量子密码学的紧迫性。

原文链接

详细分析

加密货币市场目前呈现出一种具有欺骗性的平静景象,尤其是其旗舰资产比特币(BTC)。当交易员和分析师观察到BTC在令人印象印象深刻的高位徘徊时——在过去24小时内小幅回调1.82%后,BTC/USDT交易对的价格为105,588.17美元——一种潜在的不耐烦情绪正在增长。这种感觉被病毒式传播的“嘿,比特币,搞点事!”的表情包完美捕捉,反映了那些依赖波动性获利的短期交易者的沮丧。尽管BTC创下历史新高,但其已实现和隐含波动性一直在稳步下降。根据NYDIG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对于处于价格峰值的资产而言,这种趋势是不寻常的,并可能在通常交易缓慢的夏季持续下去。目前BTC在24小时内的交易区间在105,479.26美元至107,800.32美元之间,显示出盘整而非爆炸性突破的态势。



解读平静:机构成熟度与交易机会



那么,是什么抑制了曾经定义比特币的剧烈价格波动呢?NYDIG的分析师将这种新的稳定性归因于一个日益成熟的市场结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将比特币加入资产负债表的大公司需求激增,以及期权覆盖和其它形式的波动性卖出等更复杂交易策略的普及。加密领域的这种专业化表明,由FTX崩盘等事件引发的极端、新闻驱动的波动性日子可能正在变得越来越少。然而,这种低波动性环境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尽管不同的交易机会。该研究报告强调,波动性的下降使得期权合约——无论是用于上行风险敞口的看涨期权还是用于下行保护的看跌期权——都变得相对便宜。对于精明的交易者来说,这为在潜在的市场驱动催化剂出现之前,以一种成本效益高的方式为重大方向性变动进行布局,从而将夏季的沉闷变成了战略性的等待游戏。



量子威胁:你的加密投资组合为“Q日”做好准备了吗?



当交易者在平静的市场表面航行时,一个深刻的、关乎存亡的威胁正在高级计算世界中酝酿:量子霸权的到来,即“Q日”(Q-Day)。这是指量子计算机变得足够强大,足以粉碎几乎我们整个数字世界的加密算法,从银行账户到支撑比特币和以太坊等资产的区块链本身。正如IBM Quantum副总裁Jay Gambetta严厉警告的那样,这种威胁并非遥远的假设。恶意行为者和民族国家已经在进行“先收集,后解密”的攻击,囤积加密数据,期望在量子计算机具备能力后将其解密。这一风险在2025年5月被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所强调,他们在比特币ETF文件中将量子计算列为主要风险因素,指出它可能“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可行性”。



加密货币的量子困境



对加密货币市场而言,潜在的后果是惊人的。研究人员估计,多达400万枚比特币(约占总可用供应量的四分之一)容易受到量子攻击,因为它们存储在公钥已被暴露的地址中。比特币、以太坊和大多数其它区块链使用的加密标准——椭圆曲线密码学——已知是易受攻击的。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已经提出了紧急硬分叉方案,以将网络过渡到抗量子标准。然而,这样的举动将是巨大的。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估计,升级比特币可能需要75天的网络停机时间。虽然市场看到ETH/BTC交易对的价格为0.023030,下跌了1.29%,但在量子的未来,整个相对价值主张都可能被抹去。这不仅仅是一个风险;这是一个滴答作响的密码学定时炸弹,威胁着让今天的数字资产变得一文不值。前进的道路需要对区块链基础设施进行紧急而根本的改革,解决方案在于后量子密码学(PQC)。

kook

@KookCapitalLLC

Retired crypto hunter seeking 1000x gems through BullX strategies

Place your ads here email us at info@blockchain.news